很多人買保單,總是透過認識的人幫你規劃
「他很資深了,規劃出來的一定是最好的!」「他是我好朋友,一定不會害我!」
諸如此類的想法,而產生出了很多可怕的保單內容
保單,不是強制險,不是車險,不是今年保一保,隔年還可以換一間
不過如果真的非得給朋友規劃時,或許也該學會怎麼自保
至少,就根據Migo的看法下去做個篩選吧!
挑公司:
別看公司名氣,要看理賠風氣
有些公司的名氣很大,但理賠風氣很差,能不賠就不賠
買保險是希望在出事可以有一筆保險金,而不是出事時,要打完官司才能拿理賠金
只是這種東西可不是數據或有做統計,只能透過風評
或許可以上網聽聽別人的說法。
當然如果A人壽的商品真的很好,非買不可,告知事項可千萬別馬虎
免得被保險公司緊咬這點不放。
至於為何我沒提到公司財務,其實以目前台灣的體制,都只是換老闆而已
對保戶權益完全沒影響。
談觀念:
多看看各家的商品
這邊不是要叫你去比較各家產品,比到個位數保費
而是,多看看各家的商品,單一保險公司能給的有限!
且各家的商品款條都有差異,就像實支實付各家條款都不盡相同
多看看,你會發現不一樣的天空
更極端一點的,當你需要不還本型的商品,偏偏XX人壽就是沒賣
你是要屈服,還是找下一間?
大風險在哪,保障就應該在哪
很多人在投保時,總是投保一些風險不大的保障
對於真正的大風險反而無視,但如果大風險真的來臨的話呢?
有人可以年繳十萬買儲蓄險,只因為擔心年老退休的風險
卻不願幫自己規劃殘扶險、意外險等,這就有違保險的意義了
甚至幫自己買了骨折險,卻不曉得殘廢的風險比骨折更可怕...
保持警戒,事事求證
別太相信業務員說的話,請保持您的警戒心
如果說出跟你認知不同的事,不符合常理的事
請記住,看條款看建議書,甚至撥打客服求證
否則,您可能就是下一個被敲的盤子(有錢人)
選商品:
保險沒用到很可惜,所以非還本型不可?
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是有代價的,而這個代價就是保費
試想想,如果保險公司最後要還你一筆錢,又有相同保障
那勢必一定會收更高的保費,而用產生的利息幫你付保險費
請記住一句話,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。
別以為還本型是儲蓄送保險,別傻啦!
保險公司也絕對不是慈善事業,買還本型最後只會肥了業務。
定期優於終身
並非是一竿子打翻所有的終身險,只是當你在相同的預算上
規劃的終身型真的能有幫助嗎?
保險應該是用最小的成本去做最大的保障,但我看到的卻是
用繳了跟保額快差不多的錢,來換這個保障
還是你寧可規劃了一堆終身險,結果真的出事了
才發現理賠金不夠,甚至連存款也不夠?
(30歲男性,1000萬的房貸,做足保障,一年定期壽險保費約1.6萬,終身壽險的保費約25萬)
或許有人會說,那我老了之後的保障怎麼辦!?
我只能回答你:「連近的風險你都管不好了,還考慮到老了之後?」
醫療科技在進步,別挑到快被淘汰的商品
醫療科技進步很快,而你的保單內容並沒有跟上
千萬別去買不符合時代的保單
比如
癌症就是要優先買一次給付型,而非療程給付型...
以上,是Migo的一些心得,僅供參考。
好文連結